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集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突出活动课程特色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思考和创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首先,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
第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师生学习方法说明
(一)活动前
1、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地区的实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备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
2、按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要、地区特点等制定学期单元计划。考虑课时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平衡、广度和深度,注意各单元之间、单元中各活动之间、学期学年的活动之间,以及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整合,让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
3、制定活动教案和能照顾个别差异的指导计划,特别是考虑如何帮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进去,让原有水平不同的儿童都能通过活动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
4、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主要利用学校、班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刺激的、能激发好奇心的、能自由游戏、开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其中能体验人际交往、同伴合作的乐趣,感受自然季节的变化,环境中的设备、教室里的安排、布置等应当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性、发展性,有利于学生重组合、再创造。
(二)导入活动
1、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兴趣。
2、引起学生对其生活的地区、周围环境的关注,扩展学生的视野。
3、引发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活动计划。
4、创设学生能自我选择的、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同伴、材料、方式、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兴趣组等)和计划有吸引力的活动。
(三)活动中
1、尊重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保障学生的参与权。让活动课成为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的课程。
2、注意观察学生各种反应,随时调整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决不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
3、和学生一起活动,但不是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而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
4、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自信心。
5、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待人处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语言、图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集体、小组、个别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
7、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不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8、保证活动的安全。
(四)活动后
1、 积极的评价,重视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意识等。
2、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评价与指导一体化。
4、巩固儿童的实践态度,巩固其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并进一步促使其发展。帮助学生举办成果展示会、推广或利用成果等。
5、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计划等。
6、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环境,调整活动形态或组织形式,调整活动计划、内容、材料等。
四、实施措施
(一) 总体规划、协调部署活动的开展。
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配备了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一定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在期初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时,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协调安排,统筹兼顾。
(二)自主科学地组织活动开展。
1、活动实施自主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以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
2、组织形式灵活化。首先是指从时间上来说,或安排在课表计划内,或在放学后,或在周六上午;从空间上看,或课堂、或校内、或校外,走出校园,不一而足。从组织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合作。
3、课时安排弹性化。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体内容
九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实施活动的理论,并制定学期实验研究计划,完善方案。
2、设计年级组计划及班级方案。
3、开一次讲座,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以及《综合活动资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
2、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课题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负责各课题的老师上一节成果汇报课。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2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娶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娶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及时间。
本学期,八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特色和课本中的资源,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开展相应的活动。
九月份:主题一:《认识自我》: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并搭建舞台,让他们大显身手,同时也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并写下心灵日记;主题二《珍爱生命》:了解我们诞生的过程,珍爱宝贵的生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十月份:主题一:《祖国在我心中》收看国庆影视,搜集交流祖国发展资料;撰写爱国诗文或编手抄报。
主题二:开展“秋天最美丽,我爱金秋”实践活动。
金秋十月,组织学生外出,进行“我爱家乡”摄影活动。
十一月份:主题一:《我是环保小卫士》
多途径了解并交流环保的'意义,针对身边的种.种环保问题,想金点子(写倡议书、树标语牌等)主题二:我与消防
了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称和作用,并通过设计宣传标语,写调查报告,让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识。
十二月份:主题一:《净化美化校园》
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花草树木,进行除草劳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7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活动内容
1.通过综合性学习,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编精心推荐
教学计划 |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 教研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下一篇:最新组织部工作计划模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