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教学实录模板

天下 分享 时间: 点赞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教学是值得借鉴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声》教学实录1

教学目的:1.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深入其境,在意切情真的课文氛围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朗读、分析能力。

3.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教学重点: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声。(出示大屏幕)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文,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说一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评: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情景,并试着用语言来描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归纳与表达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二、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1920年那个令人恐惧的,令马金纳终身难忘的漫漫长夜。让我们屏住呼吸,走进1920年的那个黑夜。(放录象)

师:看录象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到了沉船时的场面很混乱。

生2:我感到当时很恐怖。

生3:我感到很害怕。

生4:我感到了寒冷。

师:是啊,害怕、孤独、恐惧、寒冷、惊慌、是同学们看录象时的感受,那么真正遭遇这次海难,身处其中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沉船后表现当时人们状态的词语。

评: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的情感,带着看海难资料后不平静的情绪读文,提升专注程度。产生良好的整体感知与情绪推动的作用。

生:自由读文,动手画描写沉船后人们状态的词语。

师:找到了吗?找到了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1:人们“拼命挣扎”

生2:人们已经“筋疲力尽”

生3:马金纳“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生4:马金纳感到了“绝望”

师:我们读课文不光要了解人物的感受,而还要通过你的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谁能把马金钠绝望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句子: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指名读)

师: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不光要用嘴去读,而且还要用你的眼睛、眉毛、表情,动作去读,这样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抒发出内心的感受。我们读这句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读呢?

生1:很不幸的表情

生2:很悲伤的表情。

生3:痛苦的表情。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悲伤、痛苦的表情读出马金纳绝望的感受。齐读~~~~~~~

评:这一环节的教学层次清晰,逐层递进。首先通过抓住重点词“拼命挣扎、筋疲力尽……”体会出句子内蕴含的意思,感受到马金纳的绝望。然后在指导练习朗读中,入情入境。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水到渠成。

师:就在人们绝望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从远处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歌声,这歌声使马金纳~~~~~~齐读

示句子: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师:是谁唱出了这令人振奋的歌声?

生:是一个小姑娘。

师:是一个多大的小姑娘?

生: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

师:你们现大多大?

生:九岁、十岁

师:也就是一个与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正经受着和马金纳这些大人们一样的困难,可她没有退缩,没有绝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姑娘,竟能如此的勇敢坚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看一看她是如何与海浪搏斗的?用笔勾画一下有关的语句。

生:自由读,想象画面,动笔画。

师: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师:通过这句话,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生1:我感到她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生2:我觉得她是一个很坚强的小姑娘。

生3:我感到她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小姑娘。

评:引导学生与自己相对照,体会同样的年龄,在灾难面前,小姑娘的不屈不挠,乐观积极,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谈出自己对小姑娘的印象,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坚强品质。

师: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桌听,然后互相评一评,有没有读出小姑娘那种勇敢坚强,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

生:同桌互相练读、评价。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情。指名读(3人)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教师范读)

师:大家觉得老师读得好吗?你们认为哪里好?

生:老师读的时候把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读得很重,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的勇敢坚强,师:你们也试着这样来读一读吧。

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在学生暂时读得不够到位的情况下,教师的范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从中受到感情的熏染,悟出了表达感情的方法与技巧。从这里,我们看到老师很好地扮演了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的角色。

师:面对着这样一个在风浪中高声歌唱的小姑娘,你想说些什么?

生1:小姑娘你真是太了不起了,在那种情况下还能高声歌唱。

生2:小姑娘你的歌声太重要了,是你的歌声把那些绝望的大人们震惊了,让他们觉得就连一个小女孩都这样坚强,乐观,你们怎么能绝望呢?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3:小姑娘是你的歌声给了人们力量和勇气,让大家一直坚持等来了救生艇。

生4:小姑娘是你的歌声聚集了四处分散的人们,让人们在茫茫大海中有了目标。

生5:小姑娘是你救了大家,我代表大家感谢你。

评:通过一个巧妙的提问:“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思想。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师:让我们从这场惊心动魄的海难当中回到现实的平静,我们不禁要思考,英雄这个词看起来高高在上,实际上象小姑娘这样,在困难与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勇敢、坚强、乐观地面对与战胜困难,这样的也是英雄.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于英雄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生1:小兵张嘎。

生2:刘胡兰

生3:董存瑞、黄继光

生4:王二小

刚才同学们谈的都是在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是战斗英雄。除了战斗英雄外,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生1:江凡

生2:于连

生4:在抗震救灾中,英勇救出两个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生5:坚持4个小时在废墟中刨出女同学的马健

是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能够坚强冷静,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激励、解救自己和别人的也是英雄.

生1:雷锋也是英雄。

师:对象雷锋这样默默为人民做好事,甘于奉献的人也是英雄.

现在大家对英雄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深刻地了解,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自己敬佩的英雄图片和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做一本英雄册.

评:“英雄”的概念得以体验和升华,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倡导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调动存储的记忆,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理解,为下节课做英雄册做好铺垫。

总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引导启迪。”

立足于这一精神,郑老师在《歌声》一课的教学中,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忘情地阅读着、品味着、顿悟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的两种状态变化,体会在困难与危险面前歌声的巨大作用。接着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使文字变成了动人的乐曲、感人的画面,在学生的自主朗读中,去体验小姑娘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在思考中感悟。

另外,在课堂上,郑老师构建起一个浓郁的情感场,学生在其间感受,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地、真实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生命的意义。其间,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肝胆相照,互涵共振,相得益彰。

另外,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英雄的资料,从本次查找资料的内容上看,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涉及的内容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与补充,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了有目的收集资料的习惯。

《歌声》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

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绝望”。

1、①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

生:第一段

②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

生:绝望。(师板书:绝望)

2、①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

②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

生:不同

③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

④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

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

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

5、①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

(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

②刚才我们看到了这场灾难,轮船触礁沉没了,海水卷走了许多人,此时,你心情怎么样?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体会那些绝望的人们的心情吧!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师引读第1自然段)

三、体会歌声如何给人力量

1、马金纳绝望了,老师也绝望了,而且我还不会游泳,就在这时(播放歌曲《lovingyou》)

2、当你在大海上孤立无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感受?

3、那马金纳又有什么感受,又是怎么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引出第二自然段)

4、做词语“顿时”的替换练习。

四、体会小姑娘唱歌的句子

1、这美妙的歌声又是谁唱的?

2、好,请你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小姑娘唱歌的句子,

教学反思

《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3、生汇报(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体会到的,说给自己听一听。(生读句说体会,师巡视)

师:孩子们,请你们想想,这个小姑娘在唱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4、刚才你们把这两句话体会得很好!(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现在就把你们对小姑娘不同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四、体会歌声的作用。

1、孩子们,人们得救了吗?(得救了)得救啦!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生齐读)

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3、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为什么?

(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相关语句)

生:(齐读)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4、①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如果她不唱歌,人们就会像录象中那样的悲惨!所以,这不是一般的歌声,这是希望的歌声,(师板书:希望)这是生命的歌声,因为它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师板书:勇气和力量)绝望了的人们才会像小姑娘一样坚持了下来,等到了救生艇。这歌声多么令人难忘呀!让我们记住这歌声吧!有感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歌声)

②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你会怎么样感谢小姑娘?让我们对着她说吧!

6、孩子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激的心情,再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是呀!小姑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仍然顽强地高声歌唱,最终才获得了生的希望。我们的一生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幸,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要像小姑娘一样,充满希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一切……

《歌声》教学实录3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2)对词语的理解。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木、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末。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_、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讲、演故事。

2、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如课文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比较多,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画出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也会怎么想。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重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本课对话较多,可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句段的体会,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语气语调,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夜莺的话语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4、课文结尾的提示语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对于首尾照应关系,教师作适当提示即可,不必讲得太深太细。文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的要求,第二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题提出了本课重点训练的要求。这些练习应在本课阅读中分步落实。

5、指导学习前可简介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阅读后可介绍一些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

6、本课生字较多。“呻(shēn)吟(yín)”的韵母是前鼻音,“拧(nínɡ)”、“钉(dìnɡ)”的韵母是后鼻音,“钉”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ɡ”,要帮助学生读准。“毁”字,要注意“臼”的笔顺及与“白”的区别,要注意区别“喂”与“滚”右下部分的不同,不要多笔少画,把字写正确。本课中出现的新词,可分二类处理,一类是意义比较固定的词,如木屑、蘑菇,可安排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另一类词语,如沉寂、宛转,则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师: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情境?

生: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我想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而且好像玩得很开心,德国兵完全不会在意有别的什么事情发生。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我想小夜莺还真是很机智,他在骂那些德国兵,他恨敌人,但却笑着去骂敌人,那样的沉着,而德国兵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还以为他是一个调皮蛋呢!

生:边走边打树枝、拾球果,还用脚去踢,学鸟叫。好像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在玩他自己的,完全沉浸在孩子玩的世界中,其实他在报信,很机灵。

……

师:同学们也很机灵,小夜莺的心思让大家想象得精彩极了!课文中将这些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试着读一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师:读了这些对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小夜莺真勇敢。

生:小夜莺真是个机智的孩子,我很敬佩他!

生:敌人那么凶残,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为了自己的祖国,他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战斗,我们要向他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当祖国妈妈惨遭侵略时,祖国的孩子们只有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去斗争,才能赢得胜利。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五、相关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酝酿着新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如德国法西斯头子夺取了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1941年,德国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_港,对美军发动进攻。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日本法西斯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12月苏军发动_,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_,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总_,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故事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她的名字叫卓娅。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从她生下那天起,就生活在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阳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长起来了。在列宁的伟大思想哺育下,她从小就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应该爱什么恨什么。她16岁的那一年,就光荣地被批准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了。就在举行毕业晚会的第二天,德国法西斯突然侵入苏联。

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

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敌人开始审讯她。敌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丹娘”。“丹娘”是十月革命时期着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敌人当然知道。敌人问她游击队在哪里?有多少人……问来问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告诉你”,“我不说”。敌人本以为这个女孩子是容易对付的。谁知道却格外坚强。敌人被激怒了,四个敌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心里想,在敌人面前决不能示弱,不论敌人怎么打,决不吭一声。敌人的鞭子在空中挥舞,像雨点似的落在卓娅的身上、头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她没叫一声痛,昂着头,怒视着敌人。

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时候,她高声呼喊说:“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杜鹃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夜莺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多鸣于月夜,故名。

《歌声》教学实录4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23人,通过上年段的学习,学生生字、词语认识得到进一步的累积,阅读能力也有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阅读理解还需加强,语言表达欠佳,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不高。

【教学重点分析】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

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歌声》教学实录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

2、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挂图。

一、导入

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

(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读文。

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

3、相机引导。

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

(二)诵读

从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交流

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

(四)讲故事

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

(五)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激昂  聚拢  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     抹一抹

3、填空。

(  )歌声   (  )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六)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歌声》教学实录模板相关文章:

★ 教学实录模板

★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 《云南的歌会》获奖教学实录

★ 《示儿》教学实录

★ 《山雨》名师教学实录

★ 小学语文《示儿》教学实录

★ 小学生的音乐教案《唱山歌》模板

★ 《穷人》名师教学实录

★ 《边城》公开课教学实录

★ 部编版《小小的船》教学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