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精选5篇
总有一批人,他们身残志坚,依然能成就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励志故事5篇,欢迎参考!
励志故事精选1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励志故事精选2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非常惊讶。你是盲人,你怎么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助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励志故事精选3
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近20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同志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合唱指挥培训。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同时,她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的旋律,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面上。她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良好。其中为甲丁《黄河鱼娘》、车行《中不中》、鲍和平《中国大北方》等作品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2004年付红英与她的先生刘志良共同创作反映中国残疾人生活、工作、学习的音乐题材的大型音乐组歌《我们同行》,向社会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她创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因两次流产,人到中年的付红英从未享受过为人母的快乐和幸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空白。2006年为了让脑瘫智障的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付红英取得领导支持,成立了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一位孩子的家长说:“孩子毕业三年,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启明星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从那一刻起付红英下定决心,培养好这群“小天使”。经过将近两年的接触,她越发感到这些孩子的可爱,深感肩上担子更重。她告诫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带出有水平有素质的启明星合唱团。
励志故事精选4
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朋友,总想为残疾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4名盲人学生和4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励志故事精选5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 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扎。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曾有人问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她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
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相关文章:
1.2024年经典青年的励志故事大全
2.五分钟的正能量励志故事
3.2024精彩的励志故事大全
4.2024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集锦
5.2024激励个人的励志故事 十分正能量的故事推荐
上一篇:小孩子睡前故事精选十则
下一篇:2024年睡前童话故事经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