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点赞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1

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僵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

最初认识睛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睛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梁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睛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委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

好一种风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是一本大书,包罗万象。从哪里说起呢,今天是大年初一,就从贾元春说起吧。因为贾元春就出生在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所以叫元春。接着来顺着这个顺序就有了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她出生在一个特别好的日子,举国欢庆的日子,她的未来是否和出生有什么关系呢。

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后来的薛宝钗也去参选妃子,没有被选中,所以才有人撮合她与贾宝玉的婚事,如果选上了就没有贾宝玉的什么事了。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元春能选上,宝钗却选不上呢?第一论出身都是四大家族,薛家也是仅次于贾家的。第二论长相,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与黛玉并列第一,远超元春。第三论才华,宝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第四,论品性,上上下下都觉得宝钗性格随和,待人极好。第五论管理能力更是在诸姐妹之上。综合考虑确实应该选上皇妃才对,皇帝为何不选呢?了解一下清朝的选妃标准才知道,上面的五个优点都不是最重要的,原来皇帝不仅仅看个人优劣,还要考察其家人品性端正与否。必须根红苗正。我们知道宝钗有个哥哥薛蟠因为抢夺英莲打死冯冤,这是有案底的,官方都有记录。所以宝钗受其连累,才没选上。当然了也有人分析是政治原因的。我不懂政治,不谈。

继续说元春。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前八十回,戏份不多,后面四十回,有可能是扯淡。

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注:《长生殿》中杨玉环与唐玄宗,杨玉环死于太子政变。)

有生就有死,死在大年三十。生于初一,死在大年三十。正好一年的头尾。太极图里面鱼头对鱼尾,表示万物周而复始。都是好日子,也可能就是作者刻意安排的,这样才能增加悲伤之情。也可能是解脱以后的重生。只能问作者了。

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3

一曲红楼梦,似梦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读《红楼梦》,感受也越来越深。

大观园中作乐,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宝玉痴笑,黛玉垂泪……何人知是衰败的前奏。

书中一开头,就提到了甄家,后又出现了贾家。开始我读到甄家和贾家时,并无多想,仔细一品,又想想书的中心思想——真假之说,便恍然大悟,这是在暗示“真的”和“假的”,来借此描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观和结局。如此一想,让我拍手叫好,不由得赞叹曹雪芹别出心裁的想法,又佩服他能写出如此背景和关系复杂的巨作。也让人若有所思,我也隐隐猜出了这“何为真,何为假”的真理。

书中最让人动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宝玉和黛玉的凄美爱情,看得我也是潸然泪下。想想两个人都拥有新思想又情投意合,却最终阴阳两隔。阻挡他们的虽说是黛玉多疑,但实则是受到了世俗的限制。看似在描写两个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实则在侧面描写世俗的枷锁。

当然,读完《红红梦》我还被其中曲折、凄美而又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最令我感到悲伤的莫过于黛玉泪尽而逝。

其实《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而书,后续章节因曹雪芹未完成就早逝了,所以出现了许多后续,经比较,高鹗写得最为吻合前文,所以将高鹗写的那一部分又补了上去,但与前文作者文笔略有差距。不过,在读到黛玉泪尽而逝时,我还是感慨万千:“上一世的浇灌之恩,用一世泪水还尽,再无牵绊。”黛玉烧诗帕,眼中却再无泪水。那让人怜惜的林妹妹,终香消玉殒,让人惋惜。我也不禁佩服高鹗能续写出曹雪芹对世俗的不满。《红楼梦》不愧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宝玉的善解人意;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端庄大气;湘云的活泼可爱……终成贾府往事,衰败带走了一切,所有的世间万物终由盛至衰。仿佛看见曹雪芹讽刺的笑,世俗的眼光,清政府的腐败,又感叹“何为真,何为假,一切梦一场”。

想想自己平凡、简单的生活,无论是《红楼梦》还是“真假之说”都似解非解。就如书中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的梦,让那花开千年,在那花开的背后……谁穿过了他们的梦?手起,琴响。一曲《枉凝眉》。——题记

读罢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掩卷沉思,心中没有多少成就感,更多的却是无尽的伤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黛玉的葬花,宝玉的出家,还有那句:“宝玉宝玉,你好……”都扑朔迷离,让人在迷雾中追逐着追逐着,却永远看不到尽头。花开花落,最终零落成泥。

书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黛玉了,她是如此的多愁善感。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却没想到她葬花的多情,最终葬送了自己。

在花开的背后,你是否看到了黛玉的身影?她虽是多愁善感,见了落花都要流泪的人儿,在感情面前,却是如此的执着,“你懂不懂我的心”便是她的痴情。不管是什么结局,她都要执着的坚守,哪怕最终落了个香消玉损。

花开的背后,你是否看到了宝玉的徘徊和他微锁的眉梢?怜爱?在花开的背后,你是否看到了宝玉的坚守?他努力地坚守自己的那一份纯真的感情。哪怕是面对宝钗的贤淑、封建家庭的施压、权势的诱惑……他却永远爱着自己心爱的林妹妹。最终看破红尘,出了家。脸上的表情,似悲似喜……

在花开的背后,黛玉曾小性过、尖刻过,宝玉也曾放荡过、痴迷过。但他们却共同用生命和心血坚守着一份纯真的爱,这爱,涤荡了封建的礼教、冲破了世俗的牢笼;这爱,寄托了后来人的美好向往,象征着世间自有真情在。真是这爱,才使“红楼”花开千年!

书声,花语。一卷厚厚的故事,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醇香,在唇齿之间游弋。《红楼梦》如花儿一样,使人醉了,梦醉了,在半醉半醒之时,我想到了在花开的背后是:

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花开的背后是曹雪芹的痴,花开的背后便就是他一把把的辛酸泪,他把毕生的心血抛洒在《红楼梦》中,说“痴“?说“痴”。

花开的背后,是宝黛的坚守,是红楼的辉煌,是作者的心血。在那花开的背后……

学生初一的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有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初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这就是我对这本名著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