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点赞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

知识要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秦汉时,匈奴壮大,经常袭扰掠夺汉境财物。

(2)匈奴首领称为“单于”

2、汉朝对匈奴的政策

和:西汉初期、国力贫弱、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战: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的骑兵队伍,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3、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西汉订立友好盟约。

(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

(3)王昭君请嫁匈奴。

(4)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考点】

1。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的变化自然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 的胜利。

2。比较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在匈强汉弱形势下的妥协政策,是被迫的。昭君出塞是西汉政府善意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是目的,无论从政府还是本人来讲,都是主动的。

[重点考点】

1.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军事上反击匈奴;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统一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冒顿)单于。

3.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5(汉元帝)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汉,与汉和亲。

6.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纵观中国历朝历代,末代皇帝很难得到善终。然而溥仪却是一个例外,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出生,字耀之,号浩然,也就是我们常称的清废帝或者宣统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似乎都在别人的导引下生活。

1908年,3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共同摄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1912年2月12日,6岁的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宣布退位,由隆裕太后临朝称制,颁布《退位诏书》。至此,清朝对中国267年的封建统治正式告终,溥仪的退位是大清皇朝的终结,也是中国帝制的终结。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历史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高效解题技巧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0篇

★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 中考历史重点复习资料梳理5篇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最新归纳总结

★ 2024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大全

★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

★ 2024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 2024苏教上初一语文知识点

★ 初中优秀历史教案模板

★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资料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